任何熟悉我的(摄影师)朋友都知道,我曾不止一次地说到 Josef Koudelka 是我最喜欢(最崇拜)的摄影师。也有很多朋友问过我为什么我最喜欢的摄影师是他,而不是其他人呢?当然,「喜欢是不需要理由的」也可以是一个答案,但今天我想正式地回答这个问题(并且分享一下我从他身上学到的那些事)。
他的一生一直忠于自己的内心
“My freedom is something I do not give away easily.” – Josef Koudelka
Koudelka 是一个一生都「在路上」的摄影师,即便如今他已经78岁了,他依然一直在四处旅行、拍照。当然,到了这个岁数还在拍照的摄影师大有人在(比如 Andre Kertesz、森山大道等等)。Koudelka 自从于1968年离开自己的故乡 Czech 之后,便一直在四处「流浪」。当别人都在为生计为名利接拍各种各样的商业摄影、广告摄影的时候,他始终都只为自己摄影——他拍摄 Gypsies,是因为他喜欢他们的音乐和他们的文化;他拍摄 Exiles,是因为他想记录自己的旅途;他拍摄 Chaos,是因为他喜欢拍摄那样的景观。他不会为了金钱、名利去拍摄自己不感兴趣的东西——无论谁问他拍摄一个项目的动机是什么,他的回答始终如一:「因为我想拍那个东西。」
为了忠于自己内心而做出的「牺牲」
“What I gained from working with the gypsies was to learn that I don’t need much to be alive.” – Josef Koudelka
四处旅行、拍照,不正是当代众多文青(包括我)的梦想吗?但我们往往把这一切想得太美好,却忽视了这背后的心酸(正如 Koudelka 的一生)。为了旅行、摄影,Koudelka 放弃了很多:稳定的工作(他在转行摄影之前是一名航天工程师)、稳定的家庭生活(他在50多岁才结婚)。对于很多人来说,工作、家庭都是永远无法「放下」的东西。但 Koudelka 为了追寻自己的理想,他放弃了这些常人看来是必需的东西,他也说过和 Gypsies 一起生活让他学会的非常重要的一点便是为了过活其实我们并不需要太多的东西。Koudelka 说过他只需要两样东西就可以过活:一样是食物,另一样便是睡觉。然而他有十六年没有交过房租,因为他觉得与其把钱用来交房租倒不如去旅行(在旅行的时候他常常露宿在外睡在自己的睡袋里)。
“I never inspired to have the perfect home, to be tied to something like that.” – Josef Koudelka
也许作为常人的我们可能并不能做到像 Koudelka 那样为了自己的 passion 而放弃自己的工作与家庭(毕竟我们还要养活自己养活家人养活下一代啊),但我觉得我们还是可以从他身上学到些什么——我们真的需要那么多东西来过活吗?
也许对于 Koudelka 来说,这些我们常人视之为「牺牲」的东西都不是「牺牲」,只不过是我们不够想、不够胆去追寻自己的内心罢了。
It’s not about how much do you need. It’s about how bad do you want it.
一个永远都在追求「极限」的男人
“Over the last 10 years, what has interested me in taking photographs is the maximum —— the maximum that exists in a situation and the maximum I can produce from it.” – Josef Koudelka
有很多摄影师都在成名、年老后不再摄影(比如 Robert Frank、Henri Cartier-Bresson),也有很多人说过二三十岁大概是一个摄影师的「生涯巅峰期」,但这对 Koudelka 并不适用(他一直都在创作)。下面是他摄影生涯的几个阶段(按拍摄项目分段):
- Theatre: 1961 – 1968
- The Gypsies: 1963 – 1970
- Invasion: 1968
- Exiles: 1971 – 1987
- Chaos: 1986 – 1997
- Black Triangle: 1990 – 1994
- The Wall: 2007 – 2012
- Vestiges: 1991 – (ongoing)
Koudelka 在年轻的时候是是一名航空工程师(他自幼就很喜欢飞机)。但在他当了7年工程师之后,他发现自己已经到了一个无法再前进的状态(hit the limit),但当时30岁的他并不想给自己的创造力宣判死亡,对摄影的热情日渐增加的他只好辞掉当时航空工程师的工作,全心全意投入摄影(直到现在已经50年过去了)。
我过去常常对 Koudelka 有一个很大的疑问就是:Koudelka 自从1986年开始接触全景摄影(Panoramic Photography),到现在已经有30年的时间了,难道他这30年一直都只在拍全景?
不。后来我才知道,其实他一直都有在拍 35mm,只不过他从来没有公开过那些照片罢了(毕竟他一直都是为自己拍照)。一般人只知道他在1986年之后开始拍全景(目前最具代表性的作品集应该是 Chaos 吧),但却不知道他这30年来其实也拍了4个不同主题的拍摄项目:Chaos、Black Triangle、The Wall、Vestiges。而 Vestiges 大概是他目前还在地中海一带(最近主要是土耳其?)拍摄的项目吧。之前我有听过朋友说过他现在的身体状态其实已经不太好了,但他说他还会再拍两年才收工。没错,这就是他,这就是 Koudelka,永远不停息、永远都在追求自己「极限」的男人。
我从 Koudelka 身上学到的那些事
- 关于自由:自由很可贵。不要成为他人想法的奴隶,要为自己拍照。
- 关于生活:过活不需要太多东西,以后要少买乱七八糟的东西,把钱花在该花的地方上(比如说旅行)。
- 关于拍摄题材:拍一些在不久的将来我们很可能不会再看到的东西(就像 Koudelka 拍摄的 Black Triangle 一样)。
- 关于重复:不要重复自己(原地踏步)。多强迫自己走出舒适圈(前提是你自己想这样做)。
- 关于构图:一张好的照片应该要有好的构图(Koudelka 的构图都很好啊)。
- 关于好的照片:一张好的照片会引起很多人的不同的共鸣(“A good photograph speaks to many different people for different reasons. It depends on what people have been through and how they react.” – Josef Koudelka)。
- 关于保持对摄影的热情:保持对摄影的热情的方法有很多,其中包括更换相机镜头(就像 Koudelka 当初开始使用全景相机一样)。
- 关于裁图:Koudelka 有提到过他以前在使用 Rolleiflex 6×6 相机的时候学会了通过裁图来学习构图,对,你没看错,他的确是通过裁图来学习构图。Koudelka 是一个主张裁图的人,他觉得那些认为摄影不应该裁图的摄影师都是疯子(笑)。
- 关于挑选照片:Koudelka 挑选照片的方法是把自己当时觉得比较好的照片洗(印)成 4×6 尺寸的照片并挂在墙上,通过长时间的反复观察和对比后再选出自己满意的照片。他还会向身边的三位朋友征询意见,其中一位朋友可能是有人生经验但没有什么摄影经验的,还有一位朋友是有摄影经验的,再还有一位朋友是两者都有的,他说如果这三位朋友都喜欢他的某一张自己也很喜欢的照片的话,那那张照片就是很好的。
- 关于学习其他摄影师:Koudelka 说到过自己的人生中其实没有太多地去学习其他摄影师,他也不太在意其他摄影师的想法。有一次 Henri Cartier-Bresson 在出版自己的 The Decisive Moment 之前让 Koudelka 去看并且评价一下其中的文字部分,Koudelka 就直截了当的表示自己对此并不感兴趣也不打算去读。他认为 Robert Frank 和 Henri Cartier-Bresson 都是很出色的摄影师,但他对他们的作品都不太感兴趣(可以说是「不为所动」),可见 Koudelka 拍照的驱动力都源自于自身,而非他人。
总结
看到这里或许你会明白我为什么说 Koudelka 是我最喜欢的摄影师了吧(笑)。或许这个世界上有很多人会去学习、模仿他的作品(我就是其中一个),但 Koudelka 终究是 Koudelka,他就是他,他的一生是没有人能够模仿得来的。